发布日期:2025-02-04 19:13 点击次数:89
1905年,杨尚奎在江西赣州兴国县江背镇出生,小时候家里很穷,经常连饭都吃不上。23岁那年,他投身革命,此后多年四处征战,立下了许多战功。
1949年6月,杨尚奎带着家人回到江西老家,先后担任多个重要职位,从此全身心地投入到家乡的建设和发展中,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。
水静是家中的四姐妹里最小的,从小就特别受爸妈疼爱。爸妈不仅供她上学,还让她接受了先进的思想教育。
抗战时,水静老家常遭日军和国民党军侵扰,但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始终英勇抵抗,保护着乡亲们的安全。
受到当地新四军的影响,水静接受了党的许多教育。1944年,15岁的她果断参军。抗战结束后,她随部队乘船前往东北辽东,投身于解放东北的战斗。
1945年10月,杨尚奎到了东北,他担任了吉林永吉地委副书记和敦化县委书记,还兼任县保安司令部政委,致力于建立东满根据地。几年后,1949年他才南下回到南昌。
辽沈战役后,1948年冬,水静跟部队南下,参与了平津战役,接着到了江西,在军区后勤部当指导员。1952年,他转业至江西省政府工作。
水静抵达江西省政府时,遇到了时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的杨尚奎。经人引荐,两人相识。相处久了,水静觉得杨尚奎为人忠厚、真诚质朴,是个正直可靠的人。
杨尚奎对水静颇为赞赏,直言不讳道:“水静,我查看了你的资料。觉得你各方面都很优秀,因此……”
“你查我的档案,那我也要查你的,咱们得讲究个公平。”水静迅速回应了杨尚奎的话。
杨尚奎开心地笑着说:“你已经成功调试好啦,真的已经调好了。”
水静怎会想到要去查省委书记的档案呢?在她看来,杨尚奎多年投身革命,品行端正,感情细腻,绝对是个可以依靠的伴侣。
水静嫁给杨尚奎后,全心照顾家庭,从生活琐事到双方父母,再到五个孩子的教育,还有人际交往,她都一手包办,让杨尚奎能专心投入党的事业。
水静待人接物备受好评,1959年,在得到组织批准后,他正式成为杨尚奎的重要秘书,协助杨尚奎处理更多的事务性工作。
水静跟随杨尚奎工作,见识的人和事日渐丰富,视野愈发开阔。她常伴杨尚奎出席重要活动,成了丈夫接待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得力帮手。
1959年,身为江西省委第一书记的杨尚奎偕夫人水静,再次出席在上海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及八届七中全会,彼时,上海汇聚了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央领导。
因为会议持续时间长,杨尚奎和水静夫妇逗留了许久。这期间,水静有机会与多位领导人及其夫人深入交流,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。
水静初见邓颖超,这位备受尊敬的妇女领袖,竟亲切地拉起她的手,问起她的家乡。水静回忆道:“真没想到邓大姐如此热情,她的诚恳与温暖让我印象深刻。”
水静经常和林佳楣(李先念夫人)、余叔(曾希圣夫人)深入交流。中央开会时,三人总聚在一起,大家亲切地称她们“三姐妹”。周总理还特邀她们参加舞会。
这次会议给了水静一个宝贵的机会,让她有幸初次结识了伟大的领袖毛主席。
大家纷纷推测:“难道他姓金吗?”
“错了。”毛主席直接指出。
“他姓木吗?”大家再次纷纷猜测起来,心中充满了疑惑。
“都不对,世界上其实没有姓木的。”见大家连猜两次都没中,毛主席索性揭晓答案:“她姓水,出乎意料吧!”
这个回答出乎众人意料,大家惊讶地说:“居然还有人姓水啊?”
没错,我也是第一次听说,但《百家姓》里真有‘柏水窦章’。毛主席转头问水静:“你叫水静,这名字是不是和辩证法不太相符呢?”
毛主席对水静说,你看大海浪涛汹涌,江河波涛起伏,他感叹道:“水其实从来都不是静止的啊。”
面对毛主席,水静从容地说:“水也有安静的时候,就像苏联那本《静静的顿河》。有动必有静,它们是矛盾的两面,正如您的《矛盾论》所述,我的名字符合辩证法。”
毛主席满脸笑容,赞同地点头对水静说:“看来,你对辩证法的理解挺到位呀。”
毛主席的特有风格是,与人初见时,他总会先问对方名字,然后围绕名字畅谈古今,引申到哲学话题,给人留下深刻印象。
1957年,也就是水静认识的两年前,毛主席在中南海会见了年逾九旬的爱国学者冒广生,冒老带着他的儿子、著名剧作家舒湮一同前来。
毛主席和冒广生老人热情问候后,转头问舒湮:“能告诉我,你的名字具体是哪几个字吗?”
舒湮向毛主席介绍自己的名字:“舒展的舒,湮没的湮。本来用的是言旁的‘諲’,但排字时误写成了三点水,我觉得这样挺好,寓意少说多做,就沿用了‘湮’。”
听完舒湮的说明,毛主席笑着说:“这也不错,你既有开放也有收敛,既有上升也有下沉,矛盾的双方在你身上完美统一了。”
他的一番关于姓名深刻的哲学思考,让舒湮由衷地感到钦佩,不住地称赞他的见解独到且深刻。
现在和水静初次见面,毛主席依然保持着他一贯的作风,而水静知识渊博、举止优雅,也让毛主席十分赞赏。
毛主席和水静都热爱跳舞,后来每次在舞厅遇到杨尚奎夫妇,毛主席总是抢先邀请水静共舞。
记得有次在江西,毛主席正参加舞会,杨尚奎和水静因事迟到,见毛主席已在舞池,他们便先与旁边其他领导人热情打招呼。
毛主席瞧见水静后,便离开了舞池,径直走到她面前,礼貌地邀请她共舞一曲。水静感到非常意外和惊喜。
次日,水静特意去找毛主席的工作人员,问为何毛主席会换掉舞伴来跟她跳。对方说:“因为您是省委书记的夫人,所以有这个机会。”
水静心里直犯嘀咕:“他咋就偏偏邀请了我,而不是其他省委书记的夫人呢?”
水静突然明白了,心里对伟人的言行举止充满了更深的敬意,觉得他们的做法真是令人钦佩不已。
毛主席和贺子珍见最后一面时,多亏了水静的鼎力相助,才让这次会面得以顺利进行。
杨尚奎严肃地对水静说:“你和朱旦华去庐山接贺子珍,主席想见她。记住,这是秘密任务,千万别泄露出去。”
朱旦华曾是毛主席弟弟毛泽民的妻子,毛泽民去世后,她再婚,对象是现任江西省委书记方志纯。
得知消息后,水静当天下午就和朱旦华匆匆离开庐山,直奔南昌,火急火燎地赶到贺子珍在南昌的家中。
在南昌时,贺子珍得到了方志纯的细心关照,他特意为她安排了一位出色的护士。由于贺子珍身体欠佳且偏爱安静,护士便周到地照顾她的身体,还留意她的情绪。
当水静和朱旦华到访时,贺子珍正在客厅休憩。见到好友,她非常高兴,热情地打招呼并让座倒茶。几人坐在一起,聊起了家常,气氛十分融洽。
坐下后,水静直接说明来意:“大姐,今年南昌特别热,省委安排您去庐山避暑几天。”下山前,杨尚奎特别交代,别让贺子珍知道是主席想见,怕她激动影响身体。
水静对贺子珍说:“我们刚下山,省委专门派我们来接你。”见贺子珍同意,水静便告诉她:“你准备一下,明天下午三点,我们会来接你。”
离开贺子珍家后,水静和朱旦华如释重负。第二天,她们准时去接贺子珍,路上聊着天,按杨尚奎的计划,顺利将贺子珍带到了庐山预先备好的住处。
朱旦华进屋后,水静便负责陪伴贺子珍。她细心照料,确保贺子珍不会感到孤单,两人在房间里度过了一段温馨的时光。
在贺子珍休息时,水静先给丈夫杨尚奎打了电话说明情况,随后又致电毛主席报平安:“一切顺利,您放心。”
贺子珍在庐山过夜后,次日午休时,水静乘杨尚奎的车匆匆去见毛主席。见到水静进门,毛主席脸上顿时露出了笑容。
水静原本想让朱旦华陪贺子珍一起来,因为朱旦华曾是毛泽民的妻子,和贺子珍关系亲近。但她向毛主席提议时,毛主席直接拒绝了:“不用,你一人足以。”
晚上九点,水静领着贺子珍准时到达毛主席住处,两人见面后,水静便去值班室稍作休息。
见到毛主席时,贺子珍情绪失控,泪水夺眶而出。毛主席连忙安慰,好一会儿,她才渐渐平复了心情。
毛主席和贺子珍回忆共度的岁月,聊起女儿李敏的婚姻大事,不知不觉间,时间就匆匆流逝了。
大约十点钟,毛主席对贺子珍说:“时间不早了,咱们先聊到这。你要多保重,毕竟咱俩都不年轻了。”工作人员搀着贺子珍到值班室,让里面的水静知道:“主席喊你过去一趟。”
“领导,您别担心,我会寸步不离地守着她。”水静坚定地回应道。
毛主席对水静说,贺子珍取走了三小瓶安眠药。水静保证会处理好,让主席别担心。后来,水静见到贺子珍,成功拿回了安眠药,这让毛主席安心了。
水静安全地把贺子珍送下山后,毛主席两次寄钱给她。一次是叶子龙亲自送去,另一次则是通过方志纯转交给她。
见过毛主席后,贺子珍满心激动,却未曾料到,这次相见竟成了她和毛主席的永别。
直到1976年毛主席去世,贺子珍都没能再见到他。水静,是他们二人在庐山珍贵会面的关键见证者。
这充分体现出毛主席对水静有着极高的信任,他对水静完全放心,这种信赖是显而易见的。
在庐山期间,杨尚奎和水静夫妇细心照料毛主席,常去探望。毛主席喜爱阅读,房间里总是堆满了各种书籍。
看到书桌上摆着的《安徒生童话》,水静十分惊讶,不禁问道:“主席竟然也喜欢看童话书吗?”
毛主席笑着回答:“好的童话里藏着很多道理,能给人启发。只要是反映社会阶级的书,我都爱读。”这番话,就像他初次见到水静时那样深刻。
新中国成立后,毛主席26次来到江西,其中3次登上庐山,累计居住107天。每次到访,杨尚奎和水静都会热情迎接这位老朋友。
#深度好文计划#